一、教职工队伍建设:
1、在学校中,从领导到党员、到教师都十分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,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化。支部书记、校长黄立昌同志带头学习,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,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并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认真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,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,定期开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理论的学习活动。领导干部参与率100%,党员教师的参与率98%以上。
2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路线、基本纲领、基本经验的教育,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党委、政府有关思想教育方面的文件,一月一次,形成制度。领导干部带头学习,并做好全校师生的思想工作,开展形势任务教育。学习活动形式多样,听报告、看录像、学习文件、组织讨论、交流心得等,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,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言行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,并能以自己正确的言行教育影响学员。员工参与率达98%以上。
3、成人学校全体员工能积极贯彻落实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,深化“七不”规范,认真落实“七建”目标,提高员工素质,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。
学校不但对教职员工进行“七不”、“七建”的学习、运用及提高,还充分运用文艺演出、宣传画廊、黑板报等多种形式,为生态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。在社区公共场所对社区居民反复进行“七不”规范宣传教育,进行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的宣传教育。为更有效地对市民进行生态素养教育,学校根据本镇的实际,制作了《依托社区,行为引领,切实提高居民生态素养》的宣传片,在本镇的各村、企事业单位巡回播放;制订拍摄了《陈家镇居民生态道德行为规范》,并印发至居民手中,进行宣传教育。我们还把深化“七不”规范,落实“七建”目标有机地融入到对学员的各类培训中,并将此作为培养学员的良好习惯的重要内容。组织社区志愿者围绕公民道德建设、生态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编排了表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,到村、企巡回演出,受到社会各界好评。本单位职工对相关内容的知晓率达95%以上。
4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对员工进行社会公德、教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,提出了“自我加压,自我鼓励,增强事业心”、“严以律己,无私奉献、增强责任感”、“爱岗敬业,真抓实干,出工作成绩”、“开拓创新,齐心协力,创一流学校”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师德要求。每年这方面的专题教育活动都在6次。
5、成人学校办学至今,员工中无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,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。员工中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刑事案件,社会影响良好。
6、能认真持续地开展“建文明班组,创文明岗位,做文明职工”等群众性创建活动,创建文明单位员工知晓率达100%,学校领导反复宣传、发动,每个教职工都能积极参与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,并将此作为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,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。有“建、创、做”活动档案,创建成果显著。
7、员工普遍具有文明礼仪、诚实守信、尊老爱幼、平等友爱、团结互助的良好素养。员工每天穿戴整齐、行为举止文明,员工工作用语规范、对待学员热情周到;员工个人诚信记录良好;员工间关系和谐,单位有较强的凝聚力。在培训学员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,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成人学校教师形象。
二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:
1、自07年起,按照县文明办的要求,我们成人学校与陈家镇鸿田村结对共建精神文明。有共建计划。并且每年年初与年终共建单位领导碰头研讨工作。学校每年有3000元人民币资助该村“夕阳红”演出队。学校在该村有计划地开设专题讲座,并指导演出队到各生产队宣传演出。
2、我们利用成人学校的资源,分别资助了东海村委一批书籍,为8个村级老年活动室台凳100套,为村民学校提供课桌椅子150套,为消防中队用于书法学习的课桌45张。为方便本地区失地农民培训学习,学校出资创建电焊工实训工场,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。
3、能积极参与社区就业、扶贫帮困等志愿者活动。为促进就业,本校教职员工主动下村搞调查摸底,宣传就业培训方面的有关政策,动员失业人员、农村富余劳动力根据就业意向,选择职业技能培训项目。本校近二年来共开设了十多个项目,又培训了大批的学员。其中绿化工1500人,电焊工250人,初中级计算机650人,林木栽培2300人,河蟹养殖5570人,大棚蔬菜1540人,家政服务员140人,物业管理员200人,林木养护(上岗)培训1650人,中式烹调师96名,餐厅服务员80名,辅警治安45名,养老护理人员120名,共计14141人参加了培训,其中,4118人实现了就业,就业率达35%,培训量在本县名列前茅。有些失地农民因贫困,学校在培训中免收了自费部分。
4、我们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活动。利用成人学校的教育资源,为村、企业提供技术信息,为在为失地农民、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。两年来,培训学员14141人,其中,4118人实现了就业。
抓住“龙头”产业,重点开展河蟹养殖技术培训,促进百姓致富。二年来,学校一直将河蟹养殖技术培训作为燎原项目,总计培训5570人。
我们还加强了对进入企业的农民工培训,稳住已经转移成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。这两年,学校先后为镇内的冶金材料厂、天和制药机械厂、印刷厂、崇明电磁线厂等企业,举办了与企业技术对口的培训班,共培训学员2500多名,经过培训,原来的农民,变成了技术工人,有的逐渐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、甚至行家里手,为企业的发展和他们自身的提高充实了后劲。
组织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,每年培训人数都在150人左右。为弱势群体自谋出路服务。
为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,我们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有关培训,每年总数都在2000人左右。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,2009年10月被授予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称号;2009年12月被评为上海市特色老年学校。
为提高农民的信息化应用技术,我们组织了本镇315人参加的信息化培训与普及工程,同时我校还组织了25名老年学员参加了上海市第二期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培训。组织了30名村就业援助员和后备干部参加的第三期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培训。
5、学校能积极协助社区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,在创建市级平安镇、市级文明镇、市一级卫生镇活动中,积极协助,主动参与。我们成人学校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,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。在镇区文体活动中心,组织、指导、 扶持着老年健身舞队、老年腰鼓队、莲湘队、文艺演出队等几支队伍,风雨无阻,每月定期地集中训练,特别是文艺演出队,学校每年总要集中他们中的骨干围绕工作中心及主题创编文艺节目,后进行排练,并经常到集镇、街头进行演出,来展示成果。使居民在观看演出中受到教育。世博会举办前,利用世博知识的内容编排了文艺节目,并到各村演出;到各村开设专题讲座,开展世博知识、文明观博和环保知识培训。为更有效地对市民进行生态素养教育,我们根据本镇的实际,制作了《依托社区,行为引领,切实提高居民生态素养》的宣传片,在本镇的各村、企事业单位巡回播放;制订了《陈家镇居民生态道德行为规范》,并印发至居民手中,进行宣传教育。
在农村,我校还组织、指导、 扶持着鸿田村、先锋村和陈家镇村等三支老年人演出队,他们活动频繁,利用业余时间,排练节目,并下到附近的村口、田头,巡回演出,深受群众欢迎。
6、学校组织学员上街头宣传环境保护条件,带领学员一起参加整治街道公共卫生。组织老年演出队下村企、街道宣传保护环境卫生,维护市容市貌,创建市一级卫生乡镇的教育活动。开展世博知识、文明观博、环保知识等专题培训,受到上级领导及群众的好评。
三、同创共建精神文明:
1、本校和陈家镇消防中队建立了长期的拥军活动共建单位,开展拥军优属等同创共建活动已有八年多,每年活动均在4次以上。每年的“八一”建军节,我们总要组织老年文艺队去消防队慰问演出,并且还送上慰问金。学校专门派出教师,在消防中队为他们开设 “书法”培训班,并定期上门辅导,人人参与学习,学员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,进步显著。派出志愿者王世范同志定期给部队官兵作读书、写作辅导,使他们收获匪浅。五名中队干部参加完了大专班的学习,又有7名战士取得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证书,中队上下,学习气氛浓厚,参与率达100%,一个培养军地两用人才,促进双拥工作的社区学习型中队已逐渐走向成熟。
2、我校与崇明县裕安中学结对共建文明单位。每年共同制定共建计划。充分利用该校的教育资源,开展社区教育活动。每年我们都要组织学员到该校进行电脑训练;派出志愿者到该校为师生进行生态岛知识的宣传教育;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培训;为他们播出《陈家镇社区居民生态道德行为规范》专题教育片,培养师生的良好生态行为习惯。
3、我们还参与了城乡结对共建工作。自07年起,按照县文明办的要求,我们成人学校与陈家镇鸿田村结对共建精神文明。有共建计划。并且每年年初与年终共建单位领导碰头研讨工作。学校每年有3000元人民币资助该村“夕阳红”演出队。学校在该村有计划地开设专题讲座,并指导演出队到各生产队宣传演出。
4、与上海崇明特种电磁线厂结对共建文明单位。每年年初与年终单位领导碰头研讨工作。学校经常派出教师到该厂协助进行职工培训,开展职业道德教育、生态素养教育,开展拉丝工、切割工、绕线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,取得较好的效果。单位也从管理人员到一般员工,都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抓手,在组织员工学习各类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同时,加强生态文明教育。企业利润和职工人均收入都有明显的上升,同时职工的生态素养也有了很大提高。
5、成人学校能积极投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,能将支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规划。每年年初,与镇区各中小幼领导共同制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计划,召开家长学校工作会议,修订家长学校工作计划,每年年底专门召开全镇家长学校工作交流会,表彰奖励一批学习型家庭。有相关活动的档案和资料。
为许旋月、俞敏敏、杨丹、黄云翔、陈晨等在校大学生专派教师,指导社会实践活动。带他们到村、企开设讲座。
|